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誤入葡萄酒叢林的小白兔的迷思大合集_葡萄酒隨手記


剛開始喝葡萄酒時,常對葡萄酒有一些理解上的誤謬,回想起來也自覺好笑,作個總整理讓跟我一樣正在葡萄酒叢林裡亂闖的酒友們,有個遊覽的方向。


一、葡萄酒的年份愈久愈好喝 ???

所有的食用型商品都有賞味期限跟保存期限,唯有酒類最為特殊,總是一再的標榜著愈陳愈香、愈老愈好的儲藏概念。基本上,酒精濃度達 40 度以上的烈酒,穩定性非常好,確實有存放到天荒地老也不會變質的特性。但酒精濃度頂多 15 度的葡萄酒卻是有賞味期限的 !!!

隨著大眾普遍即時享樂的末日心態,市面上有九成的葡萄酒是即飲型的釀造手法來設計葡萄酒口味的,事實上,酒廠販售時的葡萄酒就是該瓶葡萄酒的最佳風味。就算買回家後再經過多年的陳放,也未必能夠轉化成為更讓人驚艷的風味。

反倒是不當的儲存環境極可能造成葡萄酒變質,平白的糟踏了一瓶花錢買回家的好酒。

縱使是以長久儲存為目標的手法來釀造而成的葡萄酒 ( 這類型的葡萄酒通常要價極高 ) ,建議的存放時間也不會超過三十年,而最佳風味則一般在十年至二十年之間。也就是說西元 2000 年的葡萄酒,現在 (西元2015年) 巳經過了它最佳賞味的一半,最好能喝就趕快喝 !!!




二、葡萄酒開瓶後一定要醒酒才會好喝 ???

正常情況而言,所有的葡萄酒的酒液中都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天然生成的抗氧化劑,在葡萄酒的釀造過程中就會自然產生,不過量不會太大,大部份的釀酒師會額外添入一定劑量的人工二氧化硫來防止葡萄酒液顏色因氧化而變色、變質。

因此,開瓶後的葡萄酒先等一小段時間,可以讓酒液中的二氧化硫揮發掉,減少酒液中影向響風味的磺味。或是將酒汁倒進杯子裡搖晃 ( 晃杯,亦是加速醒酒的方式之一 ),也可以快速達到去除二氧化硫的效果,同時讓酒香可以迅速解放出來。

另外,單寧含量較重的酒款,在剛開瓶入口時會感到澀味極重,利用醒酒的方式,可以讓空氣中的氧氣快速柔化單寧,讓原本澀口的酒液喝起來不再難以入喉。

白葡萄酒與低澀度的紅葡萄酒款,基本上酒液中的單寧含量不高,無須醒酒就可以飲用到它最佳的風味,過度的醒酒或是倒出後擱置過長的時間,反而會讓酒液與氧氣過份作用而酸化 !!!




三、葡萄酒開瓶之後一定要馬上喝完 ???

其實這並不是很絕對的想法。葡萄酒之所以會被稱為「有生命的酒」、「活的酒」,就是在於它打從釀製成酒的那一刻開始,就處於不斷的在變化的「有機體」。釀酒師把它裝進橡木桶時,它在桶裡呼吸變化著 ; 裝瓶後它仍然隨著儲存環境、運送過程的環境在變化著 ; 被消費者買回到家,它仍然跟著消費者的居家環境在變化 ... 。

開瓶飲用時可以最為明顯的感受它的變化,從一開瓶的香味、滋味,到一小時後、兩小時後的香味、滋味都在不斷的變動著。隨著酒溫從 10 度溫到 20 度溫、30度溫,每一個階段酒溫下的同一杯酒,都會展現截然不同的風味變化。我經常把一瓶葡萄酒開瓶後放置在冰箱中分成三、五天來飲用,每每都會對於瓶中酒液的風味變化而醉心不巳。

假使,只想要捕捉它「最佳賞味」的點,確實在開瓶後儘快喝完是不錯的方式,但卻也有些無趣。若是想體驗葡萄酒有別於烈酒的不變風味,分段享用一瓶葡萄酒會有很多的驚奇可以探索 !!!


四、有 AOC、DOCG、DOCa 等各葡萄酒生產國的最高品質認証就是好酒 ???

法國的 AOC、義大利的 DOCG、西班牙的 DOCa ...等等標識,是該國政府對國內葡萄酒的最高品質認証,在這個認証下釀酒師必須遵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來釀酒,可以說是以政府的公權力來介入品質的管控,這些品質認証可以看作是一項保証,就如同我們國內的食品 CAS 標章一般。食品 CAS 標章以國家來保証品質的可靠,但卻不保証它一定好吃 !!! ( 不過從連年的食安風暴來看,食品 CAS 標章似乎什麼也保証不了 !!! )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一瓶葡萄酒連品質認証都無法取得,那瓶子裡究竟裝了什麼麼東西就誰也無法說得準了 !!! 以法國而言,境內擁有 AOC 認証的酒區高達 400 多個,每個酒區都有十幾家到上百家的釀酒莊,可以說想買到不是 AOC 認証的法國葡萄酒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初踏入葡萄酒領域的酒友們,先挑選有認証等級的葡萄酒款購買,絕對是錯不了的事 !!!

還是要再強調一次,法定品質認証不代表就是好酒、好喝的酒 !!!




五、好的葡萄酒一定會用軟木塞 ??? 一定要用橡木桶熟成 ???

軟木塞其實一直存在著污染的問題,據法國波爾多酒商公會的統計,每年有 5% 左右的葡萄酒因為被軟木塞給污染了而出現酒液變質走味的問題。 5% 的含義就是每 100 瓶的酒就有 5 瓶被軟木塞污染了。近十幾、二十年來有許多酒莊控告軟木塞廠或裝瓶廠的官司在進行著,也全是因為那小小的一顆軟木塞。

為了解決軟木塞污染問題,有愈來愈多的知名酒廠都在改用新式的替代酒塞,特別是澳洲、美國等新興葡萄酒區的釀酒廠,使用非傳統軟木塞來封瓶的比例極高,因此,使用軟木塞封瓶與否,跟酒款的價格或品質並無特別的關連性。

橡木桶所使用的橡木必須是樹齡達 80 年以上的老樹,其材質的穩定度才足夠擔任讓葡萄酒熟成的需求。由此看到,橡木的成長速度是遠遠追不及釀酒的使用速度的,能活到 80 歲供取材的橡木樹日益漸少,價格也相對隨之上揚。再加上使用橡木桶來熟成酒液也並非只有葡萄酒,包括威士忌、白蘭地在內的許多烈酒品項亦都有使用橡木桶來進行酒液的熟成,因此,價格日益上揚的橡木桶成了葡萄酒支出成本的沉重項目之一。

在網路上搜尋到 塞爾維亞 ( 東歐 ) 產的全新橡木桶,以標準葡萄酒桶 225 公升桶為例,報價高達 250 歐元 ( 不含運費 ) 。因此,對於一般日常餐飲等級的葡萄酒,通常會使用舊桶或是以酒液浸泡橡木片的方式來節省開支。

塞爾維亞全新橡木桶報價網










Introduction of Slovenija's Wine regions 斯洛維尼亞的葡萄酒產區介紹_葡萄酒隨手記


西方文明的起源來自於目前正在破產邊緣掙扎的希臘半島這片土地上 ...... ( 實在是件頗為諷刺的事 ) 。

如果有看過由 布萊德彼特 所主演的 Troy 特洛伊 這部描述古希臘英雄史詩電影的朋友,一定會對那電影開場時,布萊德彼特 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一劍劃破了敵方出戰的巨人戰士的脖子,震攝了全場武士的畫面而印象深刻。



這個距今巳有四千多年歷史的史詩故事就是有名的木馬屠城記,內容描述著希臘半島各城邦的英雄們遠征位於約在目前土耳其境內位置的特洛伊城邦,長達十餘年的戰爭結果對雙方而言都是一場悲劇,而最後被滅國的特洛伊人並未消失,反倒是舉族遷移至義大利半島之後,開創了一個更加輝煌榮耀的羅馬帝國。

希臘半島從四千多年前的城邦文明一脈流傳至今,不論是語言、文字、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 ......等等,對現在世界各國的影響都是超乎想像的,而其中當然也包括著這篇文章的主題 --- 葡萄酒。



從古希臘半島各城邦所遺留至今的史詩故事中,經常可以看到飲用葡萄酒的描述。另外,從考古學家的諸多証據顯示,葡萄酒的飲用習慣應該是以希臘半島為中心而向四面八方擴散的。

往西的方向是傳入義大利半島後,再藉由義大利半島上羅馬帝國的擴張而傳播至西歐地區,最後形成目前我們最熟悉的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各葡萄酒產區。
往南的方向則是傳播到北非、埃及地區後停止,因為再更南邊的區域是無垠的沙漠。
往東的方向也僅僅擴散到目前為 敘利亞、以色列這些地中海的沿岸區域,沒有再往阿拉伯半島,甚至印度半島等傳播的原因是回教國家勢力的興起,而回教國家的教義是禁止飲酒的。



至於葡萄酒往北邊傳播的方向呢 ??? 在距今約 1500 多年前的唐朝曾留下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這樣優美又淒涼豪壯的詩句。而詩句中的「葡萄美酒」一詞提供了我們極為重要的歷史線索,就是早在唐朝時期,就有葡萄酒從歐洲沿著絲路傳入中國,而且數量不會太少,不然也不會讓寫下這首詩詞的詩人能喝得到、還喝得醉 !!!
果真如此的話 ... 這些外銷到中國來的葡萄酒又是打哪來的呢 ??? 最合理的可能性就是源自於希臘半島的北邊,我們現今俗稱東歐國家這大片區域的葡萄酒產地。

希臘古文明在朝北邊方向擴散時,首先受到影響啟發的是馬其頓王國,馬其頓王國後來還出現了第一個征服歐、亞、非三大洲的戰神級人物___亞歷山大大帝。再往北走,目前的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匈牙利等國區域土地上的人們,在數千年前應該也受到希臘文明的影響而有了種植葡萄與釀製葡萄酒的習慣。但擁有絕佳葡萄酒產出品質的釀酒地區則是在緊鄰著義大利威尼斯的 --- Slovenija 斯洛維尼亞 這個地區。



斯洛維尼亞 Slovenija ,土地面積 2 萬多平方公里,比我們台灣還要小上三分之一。在西元 1991 年獨立以前,是隸屬南斯拉夫共產國家的一個省份,首都為 盧比安納 Ljubljana ,全國人口數也僅僅只有我們台灣的十份之一不到。
斯洛維尼亞 Slovenija 地處於阿爾卑斯山山腳下,全國的平均海拔在 550 公尺左右,森林覆蓋面積達全國國土的一半以上,是全歐洲森林覆蓋率的第三名。一月平均氣溫是 -2度,七月則為 21 度,與法國 波爾多地區處於同一緯度上。

好的葡萄生長環境必須符合 氣候、坡地、土壤、水系 這四大要素,而斯洛維尼亞 Slovenija 的地理位置正好就處於四大要素接近完美的區域,甚至空氣品質以及水質都比世界各知名葡萄酒產區要來得好 !!!



尤其是水質 !!! 斯洛維尼亞 Slovenija 的水系是來自於阿爾卑斯山的溶雪礦泉水,水體中飽含有鈣、鎂及碳酸氫鹽等豐富礦物質,可以說在 斯洛維尼亞 Slovenija 這個產區的葡萄們,每天都在喝著 沛綠雅礦泉水,實在是得天獨厚到不行 !!!

每當大家在談論一個酒區的風土時,在研究該地塊的土壤成份有哪些時,時常都忽略了一個無比重要的元素,就是做為葡萄營養傳導流動的介質 --- 水 !!!

我個人認為,擁有絕佳的水源要來得比土壤成分重要上百倍,不管一個地塊擁有再怎樣優秀的土壤結構,如果沒有「水」這個介質來溶解出土壤的養份,然後經過葡萄根系傳導到葡萄果實中,再優秀的土壤結構也終究是枉然 !!!
這也正是為什麼西班牙酒區擁有全世界最廣大的葡萄種植面積,卻始終無法擁有並駕齊驅的產量,而且在質量上也一直落後於法國、義大利甚至是美國等新世界產區的主要原因 ...... 就是因為西班牙缺少優秀的水源 !!!



斯洛維尼亞 Slovenija 境內共擁有 22000 公頃的葡萄園,幾乎全國各角落均有葡萄的種植以及葡萄酒的釀製,國內的大小釀酒廠數量也十分驚人,據統計約有 28000 多家,每年生產約 8000 萬公升的葡萄酒,其中有 75% 為白葡萄酒。另外,國內的葡萄酒消費量極大,只有少數品質特優的葡萄酒會進入外銷國外的通路。

斯洛維尼亞 Slovenija 的葡萄酒產區按歷史與地理特色可概分成三大產區 :



一、Podravska 波德拉夫 葡萄酒產區  ( 又名 Podravje )

Podravska 波德拉夫 位於 Slovenija 斯洛維尼亞 境內東北角接臨 奧地利、 匈牙利 以及 克羅埃西亞 共三國之間的長形地塊。葡萄園面積約有 9600 公頃,為 Slovenija 斯洛維尼亞 國內最著名的酒區,生產有全世界品質最佳的甜白酒,而該酒區所產出的葡萄酒佔九成以上的量是白葡萄酒。

Podravska 波德拉夫 境內又可再細分出七個次級酒區,關於次酒區的介紹可參考 :

Podravska 波德拉夫 葡萄酒產區介紹


二、Posavska 波沙文卡 葡萄酒產區 (又名 Posavje)

Posavska 波沙文卡 葡萄酒產區 是 Slovenija 斯洛維尼亞 境內最小的酒產區,葡萄園面積僅有 4400 公頃,地處 Podravska 波德拉夫 酒區下方緊貼著鄰國 克羅埃西亞。產區內較為出色的是帶有較尖銳酸度的紅葡萄酒,全區的葡萄酒產量每年約在 1000 萬公升上下。

Posavska 波沙文卡 葡萄酒產區又可以分切出三個次級酒區,關於次酒區的介紹可參考 :

Posavska 波沙文卡 葡萄酒產區介紹


三、Primorska 普里摩斯卡 葡萄酒產區

Primorska 普里摩斯卡 葡萄酒產區 位處 Slovenija 斯洛維尼亞 的西南角,與義大利的威尼斯接壤,漫漫歷史中曾有數百年為威尼斯共合國的屬地。因此在語言、生活習慣與文化均深受義大利 威尼斯的影響,境內葡萄園面積約為 8000 公頃。

Primorska 普里摩斯卡 境內可再細分出四個次級酒產區,關於次酒區的介紹可參考 :

Primorska 普里摩斯卡 葡萄酒產區介紹




介紹完 斯洛維尼亞 Slovenija 的幾個重要葡萄酒產區後,也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麼這個品質優異的葡萄酒產區竟然會在近代如此的默默無聞 ???

這一切都是政治因素的使然。

其實,所有葡萄酒產區的盛衰都與政治力量有極為緊密的關連性,這也是葡萄酒作為一項農產品最為特殊之處。
義大利 的 奇揚地 產區為什麼會揚名國際 ??? 全拜西元 1716 年時 托斯卡尼大公 的大力擁護所致 !!! 法國 勃根地 產區的盛名,也是因為從西元 1342 年開始,由 菲利浦公爵 跟歷任教皇的推祟而拔地崛起 !!! 就連蔚為世界葡萄酒模範產區的 法國 波爾多酒區,之所以能成為各國葡萄酒業爭相模仿的典範,也與政治脫不了干係 !!!

波爾多在 西元 1152 年時因為一位女公爵改嫁英王 亨利二世而劃歸為英國的屬地。
由於英國本地氣候太過溼冷,並不適合葡萄的生長,於是乎,英國王親貴族與平民百姓的葡萄酒消耗量便全仰賴波爾多地區的產出。之後,隨著英國殖民北美洲新大陸,也把飲用波爾多葡萄酒的習慣帶往北美。緊接著美國獨立並且日益強大到居世界領導地位的同時,法國 波爾多葡萄酒也隨著美國人的喜好而成為全世界葡萄酒的指標性商品。

就連我們所熟知的世界五大名莊 拉菲堡、瑪歌堡 等,都是西元 1855 年時由法皇 拿破崙三世欽定,政治干預下的產物。而 斯洛維尼亞 Slovenija 這個優秀的產酒區會無名於世,正是因為 美國 與 蘇聯 爭霸的冷戰時期的環境背景使然。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的和平仍然遙遠,世界各國被迫選邊站,而我們台灣因為中華民國的遷台影響,是屬於美方陣營的,而中國大陸的政權則是蘇聯陣營的一方。在中國知名作家 宋鴻兵的名著 --- 貨幣戰爭4 中有深刻的描述美蘇爭霸當時,除了在軍備上、科技上、運動競技上的競賽外,貨幣使用的角力也是非常的驚淘骸浪的。

斯洛維尼亞 Slovenija 因為當時是隸屬南斯拉夫共產國家的一部份,屬於蘇聯陣營的一方,使用的是盧布的貨幣體系,與我們台灣使用美元體系有壁壘分明的區隔。因此,在包括台灣在內的美元體系各國是絕無可能進口、消費像 斯洛維尼亞 Slovenija 這般盧布貨幣體系的商品。數十年的冷戰結果,就形成了我們現在對東歐國家 ( 包括 斯洛維尼亞 Slovenija ) 全然陌生的情況了。

隨著蘇聯解體,東歐各國逐漸併入美元、歐元的貿易體系中,這些過往曾經擁有悠久釀造葡萄酒歷史的產區酒,如今也逐漸的步入我們的生活當中,給予我們更加多樣的葡萄酒產地商品 !!!


感謝 斯洛維尼亞國內知名酒廠 Vinag 在台代理 東馬國際 提供 斯洛維尼亞當地精美照片供網誌文章使用 !!!




















2015年8月13日 星期四

Marques De Carano Reserva 西班牙阿拉貢區 卡拉諾堡珍藏紅葡萄酒_葡萄酒隨手記


今天,來開一瓶原本是大潤發代理進口的西班牙酒 Marques De Carano Reserva 西班牙阿拉貢區 卡拉諾堡珍藏紅酒。現在則是由台灣的代理商---酩豐有限公司 ( 地址 :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五段123巷8弄5號1樓 TEL :0922820304 ) 引進這只酒款。
這只Marques De Carano Reserva 西班牙阿拉貢區 卡拉諾堡珍藏紅葡萄酒 起初會吸引我購買的點,就是它瓶身上頭那閃亮亮的金屬網絲所營造出的視覺感。買回家後上網一查,才曉得「金絲網瓶」是 西班牙 酒莊在出品高級別酒款時特有的一種印記 !!! 從它瓶身上的金絲纏繞的貴氣模樣,就不難看出它並非是泛泛之輩。



話說,仿冒品這個事業自從人類有商業行為開始就不曾間斷過。誰家的酒賣的好,我就取跟他家相似的名字、相似的瓶身模樣來賣酒,甚至,我直接去回收那些價錢昂貴的知名酒款的空酒瓶來,灌進低廉價錢的酒汁混充著賣 !!!

在西元 1708 年當時,西班牙 阿梅薩卡_瑞格爾 候爵就因為自家酒莊釀出的酒太過熱銷,而出現了大量的假酒混充在市面的問題。阿梅薩卡_瑞格爾 候爵為了杜絕這樣假酒充斥的情況,就想出了幫葡萄酒的瓶身纏上一件特殊設計的鐵網的方式,來分辨酒瓶是否為二手回收瓶再重新裝填的假酒 !!! 而這個方法在當時取得很大的成功效果。
之後,在 Rioja 里奧哈產區的高級酒莊也都紛紛效法這種「金絲網瓶」的包裝方式。除了可以防止偽酒外,網絲也可以保護標籤、瓶身避免運送時的碰撞損傷,而且,穿上金絲的酒瓶看起來也格外的高貴好看。



這瓶 Marques De Carano Reserva 西班牙阿拉貢區 卡拉諾堡珍藏紅酒,除了有貴氣的「金絲網瓶」外,據它後面加貼的中文標顯示,它是由格蘭迪斯釀酒集團所出品的酒。格蘭迪斯釀酒集團是西班牙 阿拉貢 ( Aragón 台灣多翻譯為亞拉岡 )自治區的 卡利涅納 Carinena 產區中最首屈一指的釀酒集團,旗下擁有許多知名的葡萄酒品牌。關於格蘭迪斯釀酒集團,有興趣可以參考它的官方網站:

Grandes Vinos Y Vinedos 格蘭迪斯酒廠

Aragón 阿拉貢自治區,是位於西班牙最頂級酒產區 Rioja 里奧哈的東南邊。阿拉貢本來是個獨立的王國,曾經在混亂的歐洲王室血統中,靠著聯姻方式取得極大的王國版圖,全盛時期除了領有西班牙的阿拉貢外,還擁有義大利的西西里島、薩丁尼亞島、那不勒斯、巴倫西亞等地的領土。還曾經一度是地中海的海上霸主。最後,阿拉貢國王 斐迪南二世 又與 卡斯提亞公主 結婚,兩大王國的聯姻合併的領土則形成了現在的 西班牙王國 的鶵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Aragón 阿拉貢自治區 中的葡萄園區多是沿著 布埃羅 Ebro 河流域種植,與西班牙頂級酒區 Rioja 里奧哈為同一河谷流淢。

除了產地歷史夠久,釀酒酒廠牌子夠硬外,在這瓶酒的正面主標上還可以看到 IWSC 2014銅牌認証, IWSC ( International Wine and Spirit Competition)是每年固定在英國舉辦的最知名的國際品酒競賽,成立於西元1969年。基本上,能在 IWSC取得銅牌獎的酒,踩上地雷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關於 IWSC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酒鄉書簡 IWSC:最嚴謹的酒類國際競賽

現在我們就正式的進入這瓶酒的介紹吧!!!
是指這隻酒的品牌。Marques De 是法文,法文跟西班牙文同屬拉丁語系,很多詞語是共通的。Marques De 指是就是某某品牌,後面接的就是這個牌子的名稱,所以,只要看最後的字就可以了。Carano 卡拉諾才是這個牌子的名字。它應該是屬於格蘭迪斯釀酒集團旗下眾多品牌中的一隻,不過可惜的是在格蘭迪斯釀酒集團官網中並未能找到卡拉諾的相關訊息,可能是卡拉諾是屬於低價酒款的品牌,所以才會沒放上官網宣傳。



品牌字樣的下面是金色的 Reserva 字樣,在西班牙葡萄酒的釀造習慣中,DO級別以上的酒莊產品都必須標示陳釀等級,而Reserva 等級的酒,是指必須陳釀三年以上才能上市,而其中最少有一年必須是放置在橡木桶中熟成,其餘時間則為裝瓶熟成。因此,這隻2010年釀造的葡萄酒實際上市的日期應該是在2014年。

在西班牙,時間彷彿是最不值錢的東西!!!
西班牙的釀酒法令規定裡,一瓶DO級別的酒,至少都得在酒廠裡躺過3年以上才准拿出來賣,而最高級別的 Gran Reserva,則是要5年以上的陳釀才行!!! 以少少的價錢買到一瓶要花三年以上的心血才能釀好的葡萄酒,真是現代人無法想像的不可思議呀!!! 由此可以,釀酒成本絕對不能用時間來算,如果把時間給算進去了,那大概也沒人肯釀酒了,不然就是每瓶酒都是天價酒!!!




背標中有註明此瓶酒是由 50% 的格那希跟 50% 譚普拉尼洛所混釀的。其中的譚普拉尼洛差點找不到它的品種,後來才知道它就是田帕尼優 Tempranillo !!!這一切完全就是翻譯的問題。

關於葡萄品種,有興趣的可以參考:


輕鬆喝懂葡萄酒品種-格那希(Greneche)


【品種介紹】Tempranillo 田帕尼優



從品種來看就大概可以猜出它是一款清爽性的酒,而且西班牙紅酒就是以清淡見長。

旋開瓶塞,見到那軟木瓶塞雪白湛新,而且質地極為柔軟紮實,放到鼻頭上嗅聞有濃濃的菸草氣息,讓我很是愛不釋手。

倒出來的酒汁超級紫羅蘭紅的,那種接近紫色的深紅是相機很難拍攝表現的!!! 可能要架起白色布幕來減少光害干擾的情況下,才有機會可以將那美的無比大氣的紫羅蘭紅給拍攝出來給酒友們欣賞。不過,目前手頭有點緊,沒有多餘的錢錢可以去購買架設攝影布幕的器材,酒友們請見諒了。



酒香比較淡,大概是經過了3年的陳釀的關係,屬於新鮮活潑的果香味巳經淡化了許多許多,反而融入了橡木桶特有的曠味木質調。入口的酸度極佳,單寧澀度幾乎沒有,口感非常的滑順,我當天不知不覺中就喝掉了大半瓶,這是前所未見的......但若仔細的去品飲它的酒汁,會感覺缺少了一些層次感。整體上,就是一個味道到底,沒有再深入探索的空間。
之前,有看過一些酒友把它評價的過低,但其實它絕對不是一隻平平的酒。或許層次感較差是它的弱項,但是一味到底,也是一種率真直爽的表現,不是嗎???

基本上,Marques De Carano Reserva 2010 西班牙阿拉貢區 卡拉諾堡珍藏紅酒 是一隻我會推介品嚐的酒款!!!

順道附上老婆的心得: 水水的...就是葡萄酒的味道呀!!!

2015年8月12日 星期三

Chambolle Musigny Premier Cru La Combe D'Orveau Domaine Taupenot-Merme 2009 香波蜜思妮 塔芬娜門 黑皮諾紅葡萄酒_與家齊兄的品飲會之四


寫到這隻酒時,心情頓時有種解放的輕鬆感。原因無他,人腦畢竟不是電腦,隨著時間的推移,屬與嗅覺與味蕾的那種輕記憶消失的特別快 !!! 距離與家齊兄的新竹之會巳過三天,很多細節上的記憶正在逐步逐步的消退當中,雖然,家齊兄有貼心的把殘酒都留給我帶回家,但在家裡喝到的味道其實跟當晚喝的不太一樣,反而干擾了我原先記得的味道,愈是著急思緒就愈是混亂起來。

最後介紹的這隻酒,就我個人認為應該是當晚開的最好的一隻酒。它產自於法國 的 勃根地 的 夜丘區 的 香波蜜思妮村 的 一級園酒產區 ... 夠複雜了吧 !!! 法國酒最惱人的就是產區切割分類的太細、太雜亂了 !!!



說到 Pinot Noir 黑皮諾 紅葡萄酒,大家慣性聯想到的就是 勃根地酒區 Bourgogne ,而 勃根地酒區 Bourgogne 又可以切分出六個風土產區,而 夜丘 Cote de Nuits 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有酒評家稱之為勃根地的精華區。但在這精華區中又被細分了好幾個村,其中的香波蜜思妮村 Chambolle Musigny 則是精華中的精華 ... 。
就算巳經精華了兩次,法國人還是可以從這只有300多人口的小村再切割出幾片 一級園 Premier Cru 跟 特級園 Grand Cru 來 !!! 以前總以為世界上最龜毛性格的人是日本人,沒想到在葡萄酒世界中意外發現,法國人的龜毛程度也絕對不會輸給日本人。



關於 Chambolle Musigny Premier Cru La Combe D'Orveau Domaine Taupenot-Merme 2009 香波蜜思妮 塔芬娜門 黑皮諾紅酒,座落於香波蜜思妮村 Chambolle Musigny 的這塊小小 一級園 + 特級園 酒區的故事,劉家齊大哥有很詳細精譬的網誌可供參考,我就直接引用他的網誌連結,有興趣的酒友們可以點閱了解 :

家齊大哥的 Domaine Taupenot-Merme 塔芬娜門 酒莊介紹

Domaine Taupenot-Merme 塔芬娜門酒莊的名字是源自於 Taupenot 家族及 Merme 家族所共同持有經營的,其酒莊釀酒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 1405 年開始,至今的經營者巳經是兩大家族的第七代子孫,旗下擁有13個 AOC 產區的葡萄園,而夜丘區香波蜜思妮村的葡萄園可說是該酒莊最引以為傲的園地,其中有一塊特級園  Grand Cru 的土地面積才130坪左右,一年只能生產出 300~600 瓶之間的葡萄酒,可說是小到不能再小的耕種地 ... 這可說是法國葡萄酒堅持細耕細作的風土典範吧 !!!



基本上,法國酒的等級判別就是產地標示得愈細的酒款,是該酒廠出產酒品中愈稀有高價的層級。這隻酒的主標上除了莊園的圖繪外,往下的一行大紅字 Chambolle Musigny 直接就指明了這隻酒是產自於 法國 勃根地 夜丘區 的 香波蜜思妮村 ,光是印有這行字就巳經代表該酒款是精華中的精華產區酒,再往下一行小字 Premier Cru La Combe D'Orveau ,Premier Cru 指的是一級園,僅次於 特級園  Grand Cru ,但也巳經在精華中的精華再加上一個精華 ( 好像在繞口令...沒辦法,法國酒就是這麼搞的 ),La 後面接的 Combe D'Orveau 則是一級園的名字,表明了它是屬於 Combe D'Orveau 這個一級園的產出酒。




拔出的酒瓶塞是高品質的原生軟木酒塞,這種級別的酒,都有耐久儲存的特性,酒塞跟酒瓶的用料都會特別的好。倒出的酒色比另一款 勃根地 黑皮諾 Domaine Denis Mortet 要深上許多,屬於熟黑櫻桃的那種紅,香味也同樣是屬於酸性取向的莓果味、烏梅味、青梅味,香味的濃郁度上也勝過 Domaine Denis Mortet ,入口的滋味同樣是以碳燻烏梅的調性為主,但在口腔裡悠轉的過程中味道變化不斷,而且酸度非常的宜人,就算酒溫高到 30 度的室溫情況下,酸度仍然不會有尖銳不舒服的感覺,相較之下 Domaine Denis Mortet 在溫度過高時就整個完蛋了 !!!



持續力而言,雖然它開瓶巳經過了三天,香氣跟口感依然紮實有層次, Domaine Denis Mortet 就像趴趴熊一般癱軟無力了。

這裡指的 Domaine Denis Mortet 是 :

Bourgogne Cuvée de Noble Souche Pinot Noir Domaine Denis Mortet 2009 勃根地 丹尼斯-莫泰 黑皮諾紅酒



Chablis William Fevre 2011 Chablis-France 夏布利 威廉-飛勃勒 夏多內白葡萄酒_與家齊兄的品飲會之三


這隻 Chablis William Fevre 2011 Chablis-France 夏布利 威廉-飛勃勒 夏多內白葡萄酒 是跟 白頭的樂花園 1998 年一同開瓶 PK的,兩款酒同樣都是夏多內的葡萄品種,所以,剛倒入杯子聞香味的時候十分的近似,甚至, William Fevre 威廉-飛勃勒 初始的香味跟初入口的紮實口感都勝過 白頭的樂花園 1998 年 許多。不過,大概邊聊邊吃菜的過了一個鐘頭後, William Fevre 威廉-飛勃勒 就有點疲態,跑不動了 !!! 香味開始往下掉......但那 白頭的樂花園 1998 年 才剛暖完身,整個進入爆發的階段,香味愈聞愈濃 !!!



南北狹長型的勃根地酒區,最北方是以生產高品質的 Chardonnay 夏多內 白葡萄酒著名的 Chablis 夏布利酒區。 William Fevre 威廉-飛勃勒 早先的莊主 William Fevre 以及他的父親在 Chablis 夏布利 就是知名釀酒師,之後,莊主 William Fevre 在西元 1959年時成立了屬於自已的酒莊 Domaine de la Maladiere 。
William Fevre 在辛苦經營自家酒莊 Domaine de la Maladiere 若干年後,又被法國香檳大廠 Henriot Champagne 給收購了!!! 新入主的 Henriot 家族在收購了 William Fevre 的酒莊跟其他幾片葡萄園後,將原本的酒莊 Domaine de la Maladiere 改名為 William Fevre 威廉-飛勃勒 這個品牌名稱以及酒莊名稱,並且延續了釀酒師 William Fevre 的釀酒手法與風格生產優質的 Chardonnay 夏多內 白葡萄酒。

至於出走的釀酒師 William Fevre 則是遷居到智利繼續他的釀酒新天地,並且,在智利也成立了一個以他自已為名的酒莊,名字叫 Vina William Fevre ,目前出品的 Chardonnay 夏多內 白葡萄酒以及卡本內蘇維濃紅葡萄酒,也都深受歐美市場的喜愛,因此, William Fevre 威廉-飛勃勒 這個金字招牌目前有法國版跟智利版兩種 !!!



Chablis 夏布利的 William Fevre 威廉-飛勃勒 旗下的產品眾多,在台灣的零售端的販賣酒商也很多,我搜尋了一下誠品酒窖、大同亞瑟頓都有引進這個酒莊的產品,而當晚開的這隻酒則是在大潤發的通路購入的。
因為誠品酒窖有比較完整關於 William Fevre 威廉-飛勃勒 的介紹,所以附上誠品酒窖的 William Fevre 威廉-飛勃勒 頁面,給酒友作為參考,另外也附上 Chablis 夏布利的 William Fevre 威廉-飛勃勒 酒莊的官網給有興趣的酒友點閱 :

誠品酒窖的 William Fevre 威廉-飛勃勒 頁面

Chablis 夏布利的 William Fevre 威廉-飛勃勒 酒莊官網



Chablis William Fevre 2011 Chablis-France 夏布利 威廉-飛勃勒 夏多內白葡萄酒的正面主標樣式也是走傳統文字路線的,最上頭大大的 Chablis 以及 Appellation  Chablis  Controlee 說明了,它是屬於根勃地酒區的夏布利村莊級酒。先前,在介紹 白頭的樂花園 1998 年時,就有提到在勃根地的 AOC 最高級別酒區中,還可以細分成產區級、村莊級、一級園跟特級園四個品階,最低階的產區級就只會掛上 Bourgogne 字樣,而 Chablis 夏布利 是勃根地酒區中更細一階的村莊名,因此,如果掛上 Appellation  Chablis  Controlee 則是代表著它是屬於村莊級酒。

因此,按級數講 Chablis William Fevre 2011 Chablis-France 夏布利 威廉-飛勃勒 夏多內白葡萄酒 是比 白頭的樂花園 1998 年 要高一階,但價格卻比 白頭的樂花園 1998 年 要便宜許多,這全是樂花園的品牌效益加持的結果。

從標籤字樣再往下看,William Fevre 是品牌名稱,年份為 2011 年式,再往下標的 William Fevre 指的是酒莊名 ,然後是產地名  Chablis -France 。





旋出瓶塞,它是使用比較常在汽泡酒類看到的聚合酒塞,倒出的酒色也是很清澈的金黃色調,但比 白頭的樂花園 1998 年 要來的濃些些。剛開瓶時,有濃重的鳳梨香氣混著草汁的清新氣息,但持續力有點弱,倒入酒杯後最好別撐太久,愈放會愈沒味道。初入口時會明顯感受到強烈的酸度,滋味上有點近似 Fino 雪莉酒的那股礦石味,但沒有 Fino 雪莉酒那樣的乾。

當晚,剛喝這隻酒時只覺得香氣不錯,可是過於強勁的酸度讓我不是很甲意,直到第一道菜---炸鮮蚵上桌時,先挾起肥嘟嘟的鮮蚵放入口中咬破肚皮,然後再啜一口 William Fevre 的酒汁,本來口腔裡鮮蚵肚腸的海腥味立時跟 Chardonnay 夏多內 的酒汁擁抱起舞,酸味不見了 !!! 滿嘴的海腥味也不見了 !!! 全部變成甜美的果肉滋味 !!!
之後,又上了一道烤蛤蜊,這道菜是選用超大顆的蛤蜊,然後包上鋁箔紙去燒烤,剝開鋁箔紙就只看到烤開了的蛤蜊,跟留在鋁箔紙上的一大灘蛤蜊湯汁。咬進一口蛤蜊肉加它那鹹鹹的湯汁,然後再啜一口 William Fevre 的酒汁入口,這次的轉換感受更是明顯 !!!  Chardonnay 夏多內 原本難以察覺的那果肉滋味與香氣全部解放掙脫出來......所得的結論是,酸度偏高的白酒在搭海鮮類,尤其是腥味愈重的貝殼類時,愈能感受強烈的味覺轉換 !!!

倘使不搭餐獨飲時,Chablis William Fevre 2011 Chablis-France 夏布利 威廉-飛勃勒 夏多內白葡萄酒 的強勁酸度跟比較偏向礦石調性的韻味,也許不是大家都會喜歡的口味 !!!

這裡指的 白頭的樂花園 1998 年 是 :

Maison Leroy Bourgogne Chardonnay 1998 樂花園 勃根地 夏多內 1998 白葡萄酒


Maison Leroy Bourgogne Chardonnay 1998 樂花園 勃根地 夏多內 1998 白葡萄酒_與家齊兄的品飲會之二


這隻酒是與家齊兄新竹之會中開的第一隻酒,因為小弟看到瓶標上的年份寫的是1998年,像這種放了15年以上的酒最怕的就是斷塞,所以,經驗尚淺的小弟我就負責撕瓶頸上的鋁封,開瓶的工作就勞煩比較有經驗的家齊兄了。





當我撕開 Maison Leroy Bourgogne Chardonnay 1998 樂花園 勃根地 夏多內 1998 時,看到滿是青霉長在瓶塞上頭,讓我很是嚇了一大跳,急忙的遞給家齊兄瞧瞧。家齊兄冷冷的瞧了一眼後,一派輕鬆的說 : 「沒關係 !!! 這是正常的,不漏酒的樂花園就不叫樂花園 !!! 」這可真的又讓我上了一課。



說到 Maison Leroy 樂花園 這個被譽為勃根地皇后的酒莊,就不得不說起它的莊主 拉露 碧茲樂華 ( Lalou Bize-Leroy ) 女士。

拉露 碧茲樂華 Lalou Bize-Leroy 出身於知名的釀酒世家,從她的祖父輩 Francois Leroy 就開始在勃根地的釀酒界中展露頭角,之後她的父親接手家族事業,在陸續收購幾個一級葡萄園後,讓樂花園 Leroy 成了釀造高品質葡萄酒的品牌象徵。而拉露 碧茲樂華 Lalou Bize-Leroy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影響下,從小就有驚人的釀酒天賦,並曾經擔任過 羅曼尼-康帝 Domaine de la Romanee Conti 的經理人,並在此期間將 羅曼尼-康帝 Domaine de la Romanee Conti 酒莊的事業推向世界頂級酒莊之列。

隨後, 拉露 碧茲樂華 Lalou Bize-Leroy 離開了 羅曼尼-康帝 Domaine de la Romanee Conti 酒莊,重新整頓自家酒莊的招牌,當時,她最大的改革與轉變就是在自家酒莊施行「自然動力栽種法」這種既新潮又復古的葡萄園管理模式。

「自然動力栽種法」源自極古老的歐洲農作方式,比我們現今所講的有機栽培還要復古,甚至融入了一點古代鍊金術師的色彩 !!! 例如翻土時改用馬匹來耕田、混合各種草藥放進牛角中再埋進土裡,來替葡萄治病或施肥、利用星象運行的時氣來決定何時剪枝、收穫等等......這種既創新又復古的栽種法,充滿著變數與不可確定性,但 拉露 碧茲樂華 Lalou Bize-Leroy 咬牙撐下來了,並且重新地洗亮她們家 Maison Leroy 樂花園 的這塊招牌 !!!

落落長的講了一大段關於 拉露 碧茲樂華 Lalou Bize-Leroy 的故事,主要是要回應那酒瓶塞發霉的事,在所謂的「自然動力栽種法」的精神下,拉露女士主張連酒瓶塞都應該完全的回歸自然,就是從軟木橡樹剝下皮之後,不再做近代科技的一些緊實加密處理,所以, Maison Leroy 樂花園 出品的酒款,瓶塞的密封度不是很好,酒液會隨著時間慢慢的滲漏到瓶塞外頭,然後在微溼的環境下自然就長出了一團團的霉花了 !!! ( 是霉花喔~~~不是梅花 !!! )

另外,拉露 碧茲樂華 Lalou Bize-Leroy 女士掌符的 Leroy 酒莊有兩大產品線,而標識上是以瓶頸鋁製標籤的顏色來作為區隔。

俗稱紅頭的是 Domaine Leroy 品牌,全部使用自家「自然動力栽種法」生產出來的葡萄釀造,在勃根地區的售價僅次於 羅曼尼-康帝 Domaine de la Romanee Conti 酒莊的旗艦商品。而俗稱的白頭則是今天報告的這隻 Maison Leroy 品牌,在這一系列品牌的葡萄原料是來自於收購優質葡萄園的葡萄來釀製而成的,雖然不是 拉露女士 自家栽植的葡萄園,但在經過她的巧手調教下,也同樣有著不俗的表現 !!! 至少,在價格上就十分的不「俗」了 !!!

關於 Domaine Leroy 樂花園酒莊的更多詳細資料,可以參考它的官網 :

Domaine Leroy 樂花園酒莊官網




Maison Leroy Bourgogne Chardonnay 1998 樂花園 勃根地 夏多內 1998 白葡萄酒 的正面主標非常的老派單調,先是大大的 Bourgogne 字樣,告訴大家它是勃根地酒。Appellation Controlee 告訴我們它是隻法國葡萄酒認証中最高級別的 AOC 認証,不過,基本上在這個價位帶的酒很難找到不是 AOC 級別的,再加上 AOC 級別在勃根地產區中還有產區級、村莊級、一級園、特級園,一共四個級別的分類。Appellation Controlee 因為只有掛上產區 Bourgogne 的字樣,所以,屬於最初階的產區級酒。

Mis en bouteille par 說明了它不是葡萄園自家釀製自家裝瓶的酒,而是收購來的葡萄,統一在釀造廠裡釀造裝瓶的酒。

Leroy 的品牌字樣刻意淡化輕浮在左下角落,算是為這單調的標籤設計中,加入了一點不俗的改變。

Negociants a Auxey Meursault 大概是交待葡萄原料的出處地吧 !!! 還沒有搜尋到比較適合的解答,暫作保留。


由標籤的文字大概就可以猜想的出這隻酒應該是屬於 樂花園酒莊的系列酒款中最低階的酒品,但要曉得一旦成名後的酒莊,縱使是最低階商品,價格也還是不便宜。



拉出的酒瓶塞有近三分之一巳經有被霉菌嚴重腐蝕的情況,整根瓶塞溼漉漉的吸滿酒汁,用手指按壓的觸感非常的軟Q。倒出來的酒色純淨清澈,像濾掉果渣的鮮榨鳳梨汁,連聞起來的香氣也非常的充滿熱帶氣息,莓果交錯著完熟鳳梨香氣,非常的令人陶醉。它也是一隻我個人覺得很享受香氣的酒,不過可惜的是它的持續力很弱,約末有三分之一沒喝完的殘酒,我帶回家後放冰箱保存,隔天那奔放熱情的香味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
之前我曾分享的義大利 西西里島的夏多內價位好像新台幣300元左右,它的香氣就很有持續力,可以冰在冰箱好幾天,依然可以聞到濃烈的花果香。不過,兩隻酒的香氣差異是蠻不同走向的,義大利 西西里島的夏多內就聞不到鳳梨香。



再者,它一開始香味很悶很不容易嗅覺,要約末醒上一個鐘頭之後,香味才會突然的大爆發,連喝入口中的味道也有同樣的感受,剛開瓶倒入杯中淺啜時,只覺得平淡的讓人失望,同樣等到一個鐘頭後再喝,才突然感受到它厚實的威力,中間轉換變化不斷。但同樣持續力不夠,隔天再喝就完全感受不到它的優雅美妙了。

寫到這裡,我發現自已的用詞太過於虛幻,沒有很切實的把味道描述出來,因為,我真的想不到該用哪種形容詞來誠實的描述它,它在最佳的時段 (  開瓶後1~4個小時之間 ) 香氣最清楚的認知就是貼近鳳梨的那種熱帶果香,而味覺的變化上太過複雜,說它喝起來像那種莓果或水果,但又有點距離,不容易用文字去捕捉它過於複雜的變化。
再換個角度講,太複雜的味覺變化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清楚掌握的,複雜不代表好與不好,味蕾較細膩的人應該會陶醉於它的複雜變化享受,而味覺能力較普通的人可能就感受不到它究竟是好在哪裡了 !!!

搭餐上,我覺得 Maison Leroy Bourgogne Chardonnay 1998 樂花園 勃根地 夏多內 1998 白葡萄酒 還是適合獨飲,它太纖細了,要在口舌最澄淨的狀態下感受最是美好。

附上,樂花園系列酒品各級別的詳細解說網址 :

像玫瑰般的 Domaine Leroy





2015年8月7日 星期五

Bourgogne Cuvée de Noble Souche Pinot Noir Domaine Denis Mortet 2009 勃根地 丹尼斯-莫泰 黑皮諾紅酒 2009_與家齊兄的品飲會之五

Pinot Noir 黑皮諾酒可以說是這次酒會的重頭戲,家齊兄一共準備了兩款 2009 年份的勃根地黑皮諾,除了這隻酒外,另外一隻則是 Chambolle Musigny Premier Cru La Combe D'Orveau Domaine Taupenot-Merme 2009 ,兩隻酒是一起開瓶浸在冰桶裡低溫醒酒,真正開始喝的時候,約末是開瓶2個小時左右,才倒進杯子裡嚐味道的。





Bourgogne Cuvée de Noble Souche Pinot Noir Domaine Denis Mortet 2009 的出品酒莊是 Domaine Denis Mortet 丹尼斯-默滕 酒莊。這個酒莊的酒款在台灣極其有名,隨便貼上他的名字或是 勃根地 黑皮諾的關鍵字,就會搜尋到一堆關於這家酒莊的相關資料,但內容大多是雷同的,不外乎就是講述酒莊的上一個主人為了釀酒事業的壓力而舉槍自盡的故事 !!!

Mortet 家族在 Dijon 第戎 ( 勃根地區的首府 ) 釀酒有數代的歷史,直到上一位主人 Denis Mortet 繼承家業後,家族的釀酒事業才有突飛猛進的蛻變。 Denis Mortet 十分的醉心於釀酒的工作,甚至連除草、翻土等細微的葡萄園管理環節都不放過,就連葡萄採收與挑選也異常的嚴格,稍有不如他意的葡萄就會淘汰不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可想而知產量是必然比鄰近的葡萄園要來的少上許多。




另外,他又獨創了將自家擁有的五個不同級別葡萄園的葡萄混合一起釀酒,這使得他的酒在酒標上只能掛上 Appellation Bourgogne Controlee 的產區字樣,而不能以村莊級或更高的級別去標誌。雖然, Domaine Denis Mortet 丹尼斯-默滕 酒莊的產品只是產區級別的酒,可是市場卻非常的買他的帳,在 Denis Mortet 主事的那些年,每年的產酒供不應求,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直到西元 2006 年的元月,這位在勃根地酒區開創新局面的釀酒師居然舉槍自盡了 !!!
目前  Domaine Denis Mortet 丹尼斯-默滕 酒莊是由 Denis Mortet 的兒子 Arnaud 接手打理,而西元 2005 年以前由 Denis Mortet 所親自指揮釀造的酒款,也成了勃根地酒迷心中的夢幻逸品。

我寫到這裡忍不住在想,如果讓 Denis Mortet 再多活到現在,會不會勃根地區的酒都變成多個葡萄園混釀的新局面 !!!
最近,在搜尋勃根地酒的資料時,其實對當地混亂的產區規範有夠厭煩的,光是法國政府本身就有四級的產區認証規範,而在勃根地區又從最高級別的 AOC 產區認証中再細分成產區級、村莊級、一級園、特級園 四種細分切割,而其中的一級園跟特級園,有些面積小到只有幾百坪,釀出的酒量也都少的可憐。
再者,有些酒莊所持有的葡萄園也都不是相連接的,甚至分隔幾十公里的都有,所以,光是看酒標上的產地標示真的會讓人頭暈腦漲的,接近抓狂的情緒反應。因此,像 Denis Mortet 這樣跳脫傳統那種守著小塊地皮在玩「風土」的小片栽種模式,而改以自家擁有的幾塊葡萄園全混成一團來釀酒,這對消費者來說是個輕鬆易懂的傑作 !!!
消費者不用去了解自已要買的這瓶酒是來自法國 > 勃根地 > XX村 > XX園 產的XX酒,只要記得 Domaine Denis Mortet 丹尼斯-默滕 酒莊出品的酒就是好酒就可以了,多輕鬆啊 !!!

附上 Domaine Denis Mortet  丹尼斯-默滕 酒莊官網連結 :

Domaine Denis Mortet  丹尼斯-默滕 酒莊官網





從 Bourgogne Cuvée de Noble Souche Pinot Noir Domaine Denis Mortet 2009 勃根地 丹尼斯-莫泰 黑皮諾紅酒的正面主標可以強烈的感受到貴族氣息,它那金色皇冠配著紅色的家徽圖騰,彷彿就像是中世紀的城堡裝飾。 Bourgogne 與 Appellation Controlee 字樣說明了它是 AOC 級別中的 勃根地產地級別,Cuvée de Noble Souche 則是標示所使用混合釀造的葡萄產地。因為是混合多塊葡萄園的葡萄,裝瓶的場所自然是在釀酒廠中,所以裝瓶的標示就只能標為 Mis en bouteille par。

Domaine Denis Mortet 是酒莊名稱---丹尼斯-默滕 酒莊。




背標的部份只有-天地人葡萄酒商行的中文貼標,就不贅述。




取出的酒塞是使用質地非常不錯的原生型軟木塞。
倒出的酒色為淺櫻桃紅帶點橙色調,酒汁的香氣非常強烈,聞起來是那種會讓口頰生津的莓果酸香,但又帶有一絲絲的牛奶糖的醇香。初飲入口時酸度明顯,帶有濃濃的碳燻烏梅味,澀度非常的低,幾乎是察覺不到,酒汁吞嚥後舌頭兩側仍會殘留清晰的酸味,隨著酸度緩緩的平靜下來後,會有葡萄果肉的甘韻慢慢在味蕾擴散。




Pinot Noir 黑皮諾酒實在的說並不是很容易喝的酒,葡萄品種本身的照顧就不容易,製成酒後在保存上也必須格外的小心,飲用時,溫度太低香味出不來,溫度太高酸度也會跟著往上飆,喝不到它細膩的變化滋味,開瓶後也不能扔進冰箱裡隔著太多天喝 !!! 總之,它真的是一隻十分折磨人的葡萄品種 !!!
我個人還是比較傾心於卡本內蘇維濃或是希哈這類的粗曠調性的酒款...。

另一款同時開飲的 Pinot Noir 黑皮諾紅酒是 :

Chambolle Musigny Premier Cru La Combe D'Orveau Domaine Taupenot-Merme 2009 香波蜜思妮 塔芬娜門 黑皮諾紅葡萄酒



2015年8月1日 星期六

Amon-Ra by Ben Glaetzer Barossa Valley 2012 澳洲 阿蒙-拉 蒼穹之眼 老藤 希哈紅酒_與家齊兄的品飲會之一


與家齊兄的新竹之會,當天晚上總共喝了五隻酒 + 九盤菜。我的酒量真的非常的不好,所以回到桃園後就馬上抱著廁所的馬桶吐了四次 !!! 吐完的時候,雖然無比的輕鬆,但也可惜了那些隨著菜漬被沖走的酒~~~



Amon-Ra by Ben Glaetzer Barossa Valley 2012 阿蒙-拉 蒼穹之眼 老藤 希哈紅酒 是當天晚上最後喝的一隻酒,雖然是最後喝的,卻特別把它擺在頭一隻來寫,這當然是有原因的。故事要先從澳洲的希哈酒說起,我在寫澳洲希哈酒品飲報告時,有跟家齊兄聊到,感覺自已的舌頭好像頓掉了,連續喝的幾款酒,雖然品種不同、產地也不同,可是喝起來卻感覺差不多差不多的,不太能分辨出來其中比較明顯的差異性在哪 ??? 家齊兄於是便約我一聚,說他也正好開了一瓶 澳洲 希哈品種的 阿蒙拉,不過巳經喝剩三分之一,如果不介意的話可以品嚐看看,說不定能從中獲得啟發。
因為我是個酒鬼,所以我就赴約南下新竹-------喝酒去了 ^   ^   哈哈哈

Amon-Ra by Ben Glaetzer Barossa Valley 2012 阿蒙-拉 蒼穹之眼 老藤 希哈紅酒 ,先前辦得熱鬧的盲飲比賽的冠軍獎就是獲贈這瓶酒,可惜那次的比賽活動我無法成行,一睹高手較量,不過能有幸與家齊兄一飲這酒,也算是一種另類參與感吧 !!!
這隻酒在台灣似乎有很多酒商都有在販售,價格約末在新台幣3000元~4000元之間,我直接找到瓶標背後的販售酒商---尋俠堂的官網,裡面有對這隻阿蒙拉酒的介紹可以參考 :

尋俠堂 葡萄酒舖

同樣的,也附上 Glaetzer Wine 酒莊的官網,讓酒友們可以參考 :

Glaetzer Wine 酒莊官網

Amon-Ra by Ben Glaetzer Barossa Valley 2012 阿蒙-拉 蒼穹之眼 老藤 希哈紅酒 的出品酒廠是 Glaetzer 酒莊,酒莊的創立人 Colin Glaetzer 本身就是澳洲知名的釀酒師,之後離開了原先工作的酒廠,於西元 1996 年創立了  Glaetzer 酒莊 ,並且在西元 2002 年推出旗艦款 Amon-Ra 時,就一舉拿下 Robert Parker 給予 96 / 100 的高分,而躋身為澳洲知名酒莊之列。而目前,酒莊的釀酒工作是由 Colin Glaetzer 與他兒子 Ben Glaetzer 所一同擔任。

Glaetzer 酒莊所出品酒款的最大特色就是使用老藤,而且他們家的老藤至少都是 80 歲以上的老葡萄樹,據說,旗艦款的阿蒙-拉 用的還是過 120 歲的超老希哈 Shiraz 葡萄樹的果實所釀造而成的 !!! 這些老叩叩的葡萄樹究竟還能再活幾年沒人曉得,不過稀有程度肯定是不在話下,所以這酒會賣得貴也就不是沒有原因了。

老藤 ( 老葡萄樹 ) ,跟人一樣,年紀大了身體自然會比較虛一些,很容易就會受到病蟲害,以及自身過於衰老的生理現象而壽終正寢。因此,在日常農作的照顧上絕對是要格外的小心翼翼,才能維持樹體本身的機能正常運作。
老藤葡萄就跟台灣的老欉文旦一樣,大概是年紀大的關係,結出來的果實往往比正常情況的要小號許多,雖然果實的尺寸變小了,但果肉裡的滋味卻一點也不小,反而像是把完整的葡萄精華濃縮進那小小的身軀裡。若以比較科學的角度看,老藤葡萄樹的紮根比年輕的葡萄樹還要深上許多,所能吸收到大地的養分也應該要高於年經的葡萄樹,因此,可以為釀成的葡萄酒帶來更紮實濃稠的風味。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推論,老藤是否真的對葡萄酒有更好的影響,其實一直以來的爭議是有的。



Amon-Ra by Ben Glaetzer Barossa Valley 2012 阿蒙-拉 蒼穹之眼 老藤 希哈紅酒 的正面主標是一個大大的埃及眼睛圖騰,這個圖騰代表著埃及神話中最至高無上的神祉---阿蒙-拉。阿蒙-拉又被稱為眾神之神,在自然界的象徵意義上還有風神、太陽神的內涵,因為埃及神話是比較不熟悉的領域,就先點到為止,改天找齊了資料再一併介紹。
大眼睛的下面是品牌名稱---AMON-Ra 。往下走 By Ben Glaetzer ,說明了這隻酒巳經是轉由酒莊創辦人的兒子 Ben 來接手釀造的。Barossa Valley 是南澳大利亞 South Australia 省中最為精華的葡萄酒產區---巴羅沙谷地 Barossa Valley 。

巴羅沙谷地 Barossa Valley 因為從沒有歐陸病蟲害的問題,因此,自西元 1850 年開始興起葡萄酒工藝以來至今,當地還留存了許多超齡老葡萄樹 ( 俗稱的老藤 ) 。因有許多澳洲知名的酒廠都設置在此,酒廠內建置了先進的釀酒設備,使得有許多非巴羅沙谷地 Barossa Valley 的葡萄採收後,也會運來這裡來進行釀造、裝瓶的作業。

Unfiltered Shiraz 指的是未經過濾的希哈 Shiraz 單品葡萄的意思,會特別在主標上強調它是未過濾的酒,應該有其用意在,這要留著以後向高手請教了。




背標上有原始標跟 販售商 尋俠客 葡萄酒舖的中文標 ,比較重要的資訊是它的酒精濃度居然高達 15 %  !!! 哇歐 !!!



它的酒瓶塞不長,但質地卻是非常細密的原生型軟木塞。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瓶身超乎想像的沉手結實,我忍不住捉它的空瓶去秤重,重量居然有 774 公克這麼重,這般重量的空瓶如果拿來隨意亂丟,肯定是會砸死人的。
倒出來的酒體顏色飽滿、深遂,香味與先前喝過的 Pillar Box 近似,入口的味道則非常的不一樣,它有濃重的牛奶糖味、香草味,但含在口腔中不要急著吞嚥時,會感覺到碳酸烏梅味,雖然不是很明顯,但是確實有種烏梅味在舌頭的兩側揚起,不過,希哈 Shiraz 獨有的那種辛辣尾勁在這裡卻嚐不到。這隻酒喝到時巳經是開瓶第三天的事,按照酒友的分享經驗,第三天恰恰是這隻酒醒酒的最佳時程,也應該是極限了,我跟家齊兄倒到杯子裡約末一個半鐘頭的時間裡,陸續的聊天品嚐中,它的味道沒有再特別產生其他的變化 !!!

這隻酒是整場酒會的壓軸,是以酒會友的起始,也是以酒會友的終場演出,這也符合了這酒標上的圖騰---阿蒙-拉的意含,開始等於結束,結束又銜接的另一個開始 !!!